这是我将在微博写作的一个长篇,对应人群是野外作业的工作人员,第一篇有一定的科普内容,以后的篇幅内容会更加枯燥一些。

第一,什么是野外作业人员?

从字面上理解,就是在野外工作的人。包括但不限于:探矿队,科考队,钻探队,线路队,野外飞行员,野外机械师,野外急救人员,户外向导,渔猎向导等等。

我个人来说的话,除了渔猎向导以外,干的最多的就是野外作业保障。最大的工作特点是,后勤保障相对薄弱,生活条件较为艰苦,但是离开了我们,在野外很多的工作是不可能进行的。

打个比方吧,南北极的科考站要吃喝,要科研仪器,要机械配件,那么我们这个专业的就要开着履带车,把所有的补给运输进去,大雪过后要开着履带车把飞机跑道重新刮出来。北极圈里要开展马拉松,要潜水,要看极光,我们就7X24值班开着发电机给救援飞机保温(为了确保出事故随时能起飞,任何在无人区的作业都极其不环保,人命第一)

简单来说,野外作业保障人员就是不管来的人是什么目的,只要付了钱,不违法,确保他/她能完成想做的事情,好好的活着离开。

听起来很简单是吧?随便给你举几个例子就知道想要完成我们的工作有多困难了。冬季接待保育的科考队,随队来了两个大学实习生,女的,身高170,体重不超过120斤,男的,身高180,体重不超过160斤,两个人都是精瘦,全是素食主义者。穿好了冬季作业服装后负重能力基本为零。从跑道到外部营地距离4公里,我一个人穿着踏雪板在零下40度多走了9个小时16公里(两个来回)才把他们两个的行李给他们背过来。

像这种摆明了给大自然送人头的客户年年都有,我就经常安慰同事,如果来的都是高手,那要我们这帮人干嘛吃呢?

野外作业保障工作,最主要靠的是思想意识和预判能力,再其次就是经年不断的训练训练再训练,形成肌肉记忆和下意识反应,各种预案熟记于心,遇到情况的时候照方抓药,做到应对冷静有条理,把危险提前消除。

所谓思想意识的培养,通常是对新上手的员工,我们开玩笑管他们叫“城里人”,城里人有城里人的习惯,这个很好理解,生病了去药店,骨折了叫救护车,无人区作业,最近的医院在1600公里之外,哪怕有个客人吃饭过敏了,手里的肾上腺素针不够用,有死无生。出现气胸外伤了,气胸贴没备,有死无生。野外出现大外伤了,以色列绷带没备,有死无生。雷雨云来了,水上飞机过不来,矿泉水喝光了没带滤水器,有死无生。

从主观上深刻体会并意识到野外没有城市中一切方便的服务,通常一个新入行的菜鸟需要两年的时间去适应,如果这两年90%时间都在野外生活工作的话。毕竟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彻底的改变的。这也是为什么野外作业保障人员有点类似飞行员,拼的是每年的小时数,而不是工龄。小时数少的员工(在城里待太久的)老板也不敢放单飞,都是拴在主营地干活,就是因为回城时间长了精神上容易松懈,松懈就容易出事儿

第二,聊聊预判

预判其实也是思想意识培养的一部分,比如,今天出发一队人六个,要出任务三周,由于物流的原因,食物没有带够。那么分析情况:时间是八月,要补足不够的食物,我每天钓六斤鱼就够了,那么这种情况是可以出发的。如果是九月份,就不能出发了(封鱼了),哪怕亏钱,也绝不能进山。

类似的情况还出现过本来是三名向导带10人队,结果一名向导临时来不了,我跟另一名向导决定全队原地待命,等了一周飞机把补充人员送过来才又进的山。因为我们连个觉得两人保障不了全队的安全和工作。本质上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,该认怂就认怂,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或者不足,绝对不能在别人把生命安全交在你手上的时候逞能吹牛逼。

临时取消任务绝对不是什么丢人事情,通讯保障不到位不进山,急救保障不到位不进山,给养保障不到位不进山,培训保障不到位不进山,等等等等,但凡是一点点不心里不牢靠也不要进行野外作业。被老板炒了鱿鱼还可以去扫大街,命丢在山里就什么都没有了。

今天算是这个系列的开篇,下一篇我会拿很多有意思的实例来

顺便留两个问题,下一篇会展开了讲。高纬度野外作业人员的必备基础知识,重载履带车润滑黄油需要什么添加剂类别的?零下40度履带是往松了调好还是往紧了调好?

摘录微博:@ChefVino